2012年法藍瓷啟動想像計畫,也是台灣第一個針對術科推廣、美感教育的公益專案,至今已資助31組計畫團隊深入偏鄉學校,以嚴選之美感體驗課程,為上千名孩童留下深具啟發的學習記憶。在去年,第五屆想像計畫首度走進我國教育體制內,與遴選獲獎的五所偏鄉學校攜手,以2020年一學期課程、每所充裕的30萬元教育基金,完成了一系列美感領域術科提案,類別涵蓋建築、編織、古調、音樂、金工、陶藝、動畫,並橫跨泰雅族、布農族、新住民等多元文化。
2020《想像無距》偏鄉孩童一年蛻變
法藍瓷於10月8日舉辦2020想像計畫成果發表會暨2021啟動說明會,現場呈現五所學校計畫成果,並首播《想像無距》紀錄短片。在2020年艱辛的防疫時刻,五校計畫仍持續進⾏:

高雄旗山・圓富國中
高雄圓富國中成立新住民合唱團,以語言及歌聲喚起新住民孩童的自信與對母系文化的認同。今年(2020)除了歌唱外,更新增肢體表演、樂器才藝課程,並傳承想像計畫之善念,籌辦異國草地音樂會、各式慈善音樂會以感謝辛苦的醫護人員、關懷獨居長者。計畫期間合唱團更齊心布置東南亞情境練唱教室,作為圓富新住民學生乘著歌聲追尋夢想之基地。
台東關山・加拿國小、高雄衫林・巴楠花部落中小學
臺東加拿國小則結合多媒體科技製作動畫,從孩童成長的加拿部落做故事取材,完成「嬰兒祭」、「射耳祭」、「小米播種祭」等三部全長18分鐘,近一萬影格動畫。學生們皆將此計畫視為首部代表作,以行動為家鄉「加拿村」留下文化紀錄,作品亦將報名國內外兒童動畫比賽,期待未來能以一部動畫讓世界看見加拿。
同屬布農文化之高雄巴楠花部落中小學全力實行「自主學習」,計畫自圖騰創作出發,設計「纖維、金工、陶瓷」部落特色課程,共完成9組主題作品,並導入TED模式作成果發表與專題園遊會。期間亦造訪台東卑南族進行移地教學與部落服務,以工藝美學為媒介展開族群文化交流。
新竹尖石・尖石國中、苗栗泰安・泰興國小
新竹尖石國中「彩虹編織與建築工藝」則帶領學生以泰雅傳統建築工法,將學校閒置空間、易誘發學生違規的死角,轉化成美學與實用兼具的「文化教室」、「工具間」,更以泰雅編織技法完成自己的畢業服飾禮,讓學生看見結合山林與泰雅傳統的產業新想像。
同屬泰雅文化的苗栗泰興國小,因循學生的歌唱天賦設計傳統歌謠課程,並錄製成一套標準化教材CD,收錄12首瀕臨失傳古調,未來也將朝古調流行化、多元音樂形式發展。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合作之智冠音樂多媒體中心與其音樂製作人深受此計畫感動,無償贊助錄音室空間、給予編曲指導,讓想像計畫善的種子,持續得以茁壯。
2021《你,超乎想像》號召全台大專生組隊
#PassItForward #愛#關懷#分享
在學校、合作單位間發酵的善念,與法藍瓷“Pass It Forward”「愛、關懷、分享」的精神不謀而合,2021新年度計畫延續第五屆對偏鄉教育關懷,第六屆想像計畫《你,超乎想像》將持續縱向連結全台大專院校與偏鄉中小學,鼓勵對教育、社會公益有興趣之大專生社團組隊,發揮自身國、英、數、社、自等學科專業,並設計以舞蹈、音樂、體育、繪畫等創意術科媒介課程計畫,為偏鄉孩童注入不同於以往的學習體驗,並試圖分擔偏鄉師資短缺的問題,嘗試提供教育界「藝起學」的創新實驗教學模式。
2021年計畫將於全台招募12組大專生團隊,每隊頒發20萬執行基金,在專業各科業師培訓後,至申請之偏鄉學校執行創意教學計畫,關於全台12所偏鄉及非山非市國中小學涵蓋了北中南東等地:新北市石碇國小、新北市豐珠中學、苗栗縣泰興國小、臺中市德化國小、彰化縣廣興國小、雲林縣豐榮國小、嘉義縣中埔國中、高雄市圓富國中、高雄市巴楠花部落中小學、臺東縣加拿國小、臺東縣霧鹿國小、宜蘭縣順安國小中山分校。

想像計畫為徹底落實大專院校與偏鄉學校之資源嫁接,規劃完善大專生團隊之師資培育輔導,本屆將持續與國立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與鹿樂平臺合作,協助偏鄉中小學端之體制內諮詢;而台灣著名公益教育組織 Teach For Taiwan為台灣而教與公益媒體平台聯合報願景工程也將持續加入想像計畫夥伴行列,一同為台灣偏鄉及美感教育共盡份心力。此外在2021年期間,計畫亦邀請國內半背包小眾旅行領導品牌「九十路公車」,共同推出「超乎想像,美」偏鄉探索活動,突破現行旅遊形式,重新定義偏鄉五感之美。
為了凸顯想像計畫的無限能量,再度邀請LVMH PRIZE入圍獲獎者國際知名服裝設計師,同時也是第五屆計畫公益大使-ANGUS CHIANG 江奕勳,熱情操刀2021新年度主視覺。呼應第六屆想像計畫標語「#你#超乎想像」,以#字為靈感,將象徵創意的天空藍、大地綠、艷陽黃與純真白填入#四周與中心空格補足,並將代表傳統教育、城鄉差距的#骨幹減去,最後留下創造力的多元性,以不規則方式躍動組合,呈現想像計畫無限可能。